FRANKLY, I DON’T GIVE A DAMN
2005/09/22][中國時報/焦點新聞/A4版]
《名家專論》FRANKLY, I DON’T GIVE A DAMN
【管中閔】
前一回總統選舉所引起的漫天塵埃似乎還未全部落定,有些媒體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討論下一次大選的可能人選了。對於誰可能出來競選二○○八年的總統,借用電影「亂世佳人」中的名言:Frankly, I don’t give a damn(坦白說,我才不鳥呢)。
大家早已發現,過去的總統選舉總是口號多於政策,情緒大於實質。各陣營都創造了動人的口號,並且竭力挑動情緒,訴求感情。而候選人除了要會忘情的呼喊「好不好」與「對不對」外,更要帶上厚厚的選舉支票本兒,以便許諾東邊建一座園區,西邊成立一所大學,而南來北往的橋啊路啊更不能少。雖然也有政策白皮書,但那是選舉時的急就章,候選人可不知道他未來要作些什麼。
選前既然只有口號與情緒,選後就別怨當選人治國無方,畢竟那一會兒根本沒人在意他有什麼妙藥良方啊!
所以我們現在應該關心更具體的東西,而不是那些看來理所當然,或者正在攘臂弄拳的政壇人物。唯有敢於面對台灣的問題,而且能夠清楚說明中心理念與治國藍圖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候選人。若我們仍舊只在乎人的「名」,卻不追究政策的「實」,再一次的選舉恐怕就難免再製造一次失望。
例如,全民健保固然代表了台灣在社會福利上的重大進展,但如今健保財務困窘,已到了挖肉補瘡,難以為繼的局面。有沒有人敢於檢討健保制度的存廢,而不只在健保費用或健保給付的枝節上作文章?又例如,台灣稅制的漏洞與不公之處俯拾即是。有沒有人敢於提出稅制全面改革的規劃與具體作法?我們要擴大稅基,但同時普遍降低所得稅以增加經濟動能,還是要調高所得稅的累進稅率,並對資本利得課稅,以符社會對公平正義的期待?除此之外,環境與教育等方面也都可能有不同的政策方向。
許多人一定更想知道,在兩岸關係上什麼才是對台灣最有利的長遠目標?我們還有什麼可能的選項?兩岸經貿能不能有不一樣的策略與規劃?經濟上要如何突破現有的困局並且進一步發展?甚至我們要怎樣才能爭取到國際空間,參與國際事務,而不會被遺忘在世界的角落?
最重要的,我們希望看到清楚的理念以及具體的政策選項。有心逐鹿的人如果有此理念,就當早些拿出來供大家思考判斷,如果已有具體規劃,又何妨讓眾人先睹為快?若現在什麼都還沒有,我們又何必鳥你會不會是候選人呢?一定有人嘲笑,這裡說的全是廢話與高調,台灣的選舉從來不是這麼玩兒的。然而以前有人認為選舉全靠買票,後來事實證明買票已經無效;以前也有人相信選舉只靠樁腳,後來樁腳也非靈藥。所以舊的作法不是不可改變,舊的勢力也不是不能搖撼。日本小泉首相的改革是大家熟知的一個例子,甫於十八號帶領基督民主聯盟在德國大選險勝現任總理的 Merkel則為另一例。許多德國民眾不介意 Merkel的東德與共黨教育背景,而且透過選票支持她有別於傳統的政策,如削減福利、勞工制度鬆綁,與大幅度的租稅改革等。
我們相信台灣的選舉不會永遠陷在無聊,無知,也無意義的口號與情緒當中。台灣過去從不畏懼改變,只要我們願意,台灣的未來一定也會改變。
(作者為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本專欄不代表本報立場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