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需要一面鏡子
民進黨需要一面鏡子
王麗美
台灣如果要選出今年貶值最快的詞彙,「改革」一詞一定可以勇奪冠軍,「相信」和「高道德標準」等詞也可望名列前茅。
扁政府近來百病齊發,決策失準、行政失能、行事偏袒、用人徇私,加上公職人員操守不斷傳出問題,在在重創執政黨形象。諷刺的是,黨政高層迅速壓制了青壯派所提的「新民進黨運動」,惟恐黨內改革籲求動搖了執政黨的正當性;但主政者對外卻還大言不慚地口口聲聲改革,好像改革是專為了改別人,不必革自己。
民進黨長期以來高舉改革大旗,似乎從來沒想到有一天要求改革的呼聲也會衝著自己而來。日前,李遠哲為十年教改未成向社會道歉,至少還表現了知識分子的幾分誠實。但二次金改被質疑目標空泛、圖利財團,陳總統卻仍自以為是地宣稱「我是玩真的」。陳水扁把自己的意志說得那麼偉岸高大,他顯然以為自己高居雲端,全然藐視底層群眾的不滿。
不錯,社會大眾對民進黨原來確具有較高的道德期許;但經過五年執政的磨損,光環幾已消失殆盡。如今執政黨的高姿態,倚恃的其實是它的「大權在握」;如果把自己的傲慢幻想成道德形象依舊在,那是自欺欺人。
然而,主政者似乎還未意識到自己道德形象的破滅;就在這幾天,主政者口中不知說出多少次「高道德標準」。陳水扁自稱是以高道德標準批准高捷案的雙陳辭職,也以高標準請檢調追查禿鷹案;蘇貞昌說執政團隊要以高道德標準自我要求,謝揆則誇贊林文淵依高道德標準辭職。
語言愈氾濫,貶值也愈快。試想,長扁等人口中的「高標準」,跟何智輝聲稱願依「高道德標準」退出司法委員會的標準,究竟還有多少差別?
民進黨的問題是,一直拿早年的國民黨為參考點來衡量自己,以為那就是「高標準」。也因此,它看不到自己的下墜和墮落,看不見自己在權力包圍中腐化衰敗的面貌。更可悲的是,它在短短幾年內掏空了「改革」的意義,耗盡了人民的「信任」,讓這些語詞變成了空話。
民進黨現在需要的,是一面乾淨的鏡子,讓它可以照見真正的自己。那樣,它才會曉得需要改革的不只是別人。
【2005/10/18 聯合報】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