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經濟 小泉接下來的挑戰
Google News - Sci/Tech[2005/09/19][工商時報/國際視野/06版]
《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亞洲華爾街日報》提振經濟 小泉接下來的挑戰 政治革新亮眼 若經濟成長無法更上層樓,自民黨將無法滿足所有選民的需求。
【李鐏龍譯】
以令人震驚的席次,在九月十一月的下議院大選中獲勝,日本首相 小泉純一郎因而贏得堪稱前所未見的改革授權令。然而小泉不會永遠在位,而繼任者在聲望上將很難望其項背。因此小泉接下來的挑戰,將是建立及留下一套政治架構,可以讓日本的經濟成長更上層樓。
小泉已將首相一職變成日本最高的決策權位。他解構那些曾經緊扼住自民黨的派系,他也削弱官僚體系的力量。自民黨及其盟黨,即公明黨,如今掌控日本下議院逾三分之二的席次。這賦予他們法律上的權力,可以通過任何法案,而且不必擔心遭到上議院的否決、重蹈郵政民營化法案的覆轍。
小泉也改造了他的政黨,但不像他所聲稱的那麼徹底。他整肅三十七位自民黨籍的下議院議員,因為他們反對他的郵政法案。然後,他親自挑選新的候選人,與那些議員競選。下議院二百九十六位新科自民黨籍議員中,有八十三位─將近三○%─是新人,其中許多即由小泉欽點的。拜此之賜,和過去比起來,自民黨相對已較為都會化、年輕化及女性化。更重要的是,某些最強硬的反改革石頭,已經被搬開了。
首先,儘管有這些進展,但若據以認為自民黨已是經過重生後的經濟改革政黨,那就太天真了。雖然反對郵政民營化的利益集團,其遊說代表已遭排除,但還有從農民到牙醫等其他利益團體的代言人。這次自民黨的候選人中,約四○%是下議院前輩議員的後代。另外的六 ○%當中,許多都只是名人─包括一位前選美皇后及一位烹飪節目的主持人─而非政策專家。自民黨籍的下議院議員中,仍約有半數來自農、鄉村地區。
其次則是,日本反對黨民主黨在這次選舉中一敗塗地,已使日本邁入真正兩黨政治的時間進一步延宕。競爭對政治和對經濟是同樣重要的,而但凡由政黨輪流執政的國家,其對環境變遷的肆應也會更快。
最後則是,現在還不能明確看出,小泉將如何運用他的新授權令。他的經濟改革還有太多不足之處。據傳他不耐煩於經濟性的事務,而他的行事則讓人覺得,不論是看結果還是看實質,改革彷彿都只是推動國家的精簡化而已。精簡當然是重要的目標,無庸置疑。但這樣還不夠。
如果暮氣沉沉的老舊企業,很容易就被較優秀的新企業汱換掉,即代表這個國家會享有最好的生產力及經濟成長。這又有賴勞動力的流動性。然而,日本企業的創設率及撤銷率,還有勞動力的流動性,卻都是工業化國家中最低的。套用日本內閣府的說法,這些存在於日本市場的拘泥僵硬之處,有助於說明日本對於資訊科技的重大投資,何以其資金效應遠不如美國。除非小泉首相親自出馬解決這些議題,否則許多不可或缺的關鍵性決策,就無法拍板定案。
即使是小泉力挺的郵政法案也會打折扣。按競選持所提出的政見,該法案應會將龐大的資金(將近三兆日圓)逐漸由公部門轉移到私部門。但是該法案未就變革的規模及時程許下保證。例如,根據提報給 小泉的改革芻議,日本郵政體系所屬的儲蓄及保險單位,不需要再將資金轉存到財務省,俾供盤根錯結、名為「財投(Zaito)」的準國營機構使用。然而這些各式各樣的財投機構仍然可以發行債券,其中有些還獲得政府的擔保。
小泉的支持者表示,他不得不減碼他的改革,以換取在下議院過關。如今小泉的權力已經無與倫比,他有機會扭轉先前在郵政改革、日本高速公路公司及其他相類似議題上所做出的所有讓步。且讓我們看看他會不會這麼做。
或早或晚,那些已在自民黨內部造成嫌隙的基本經濟壓力,將再度浮上檯面。自民黨內固然有許多出自都會區的改革者,但反改革的人也不在少數。後者由於擔心遭到報復,因此肯定將會投票支持「小泉 」的法案,但那不表示一旦小泉去職後,他們仍會那麼做。
日本人口日漸老化,若經濟成長無法更上層樓,則自民黨將無法滿足其所有選民的需求。儘管小泉在政治改革上明亮耀眼,但他的經濟策略卻還不敷所需。職是之故,雖然眼前有這樣的選舉結果,但自民黨還是不太可能成為推動日本必要經濟改革的載具。
(李鐏龍譯,英文原文刊於周一亞洲華爾街日報工商時報精選W4版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