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Policies

Thursday, August 04, 2005

撤照就能終止亂象?

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05/07/31
撤照就能終止亂象?
【施俊吉】
  哪一家新聞台會被撤照,答案就要揭曉。但是,撤照是否就能導正有線電視的傳播亂象?
  撤照的意義和功用,有三種不同的解讀:撤照是一種「報復」;撤照是一種「警告」;撤照是「廣電政策的一環,目的在修補頻道的進、退場機制」。其中,撤照作為一種報復工具,可以讓社會感覺天理恢恢、善惡有報,畢竟,新聞台既然不理會民眾的哀求,不改腥羶本色,就該有人出手讓它死!撤照作為一種警告,則是報復心態的一種粉飾,為了亂象不再,為了造福群眾,殺一儆百是必要的手段。
  報復與警告都是父權心態作祟。自詡為電子媒體監督者的各種團體和組織,最喜歡來這套:先公佈民意調查,再審判媒體,最後要求新聞局定罪開鍘。新聞局應否定新聞台的罪,坦白講,新聞局長實在沒有太多裁量權,因為這些監督團體的成員早已化身為換照的審議委員,替新聞台的生死定了調。難以理解的是:報復與警告如果奏效,愛看現在這種新聞的人應該轉到哪一個頻道?
  報紙有正經大報,也有花花報。雜誌有名門正派,也有八卦周刊。同樣是媒體,為什麼不鼓吹吊銷平面媒體的發行權,卻盡找電子媒體的麻煩?理由很簡單,因為平面媒體夠多元,讀者大可各取所需。而電子媒體卻一元化沉淪,全部朝低三下四的品味靠攏,閱聽人毫無選擇餘地。當一群新聞台全是八卦台時,必然產生兩種效應。第一是退場機制失靈:每家新聞台都炒作相同的題材,共用一樣的畫面,廣告市場當然平分;利益均分,同存共榮,退場機制就此失靈。
  第二種效應是進場困難:有線電視的頻道數量有限,爛頻道不退場,新頻道就進不來。於是新聞台便形成一個快樂的反進步聯盟,既無退場之憂,亦無參進威脅。結果是:誰也不敢改變新聞編採的形態,誰也不必提升新聞的品質和內容。
  進場與退場機制雙重失靈的市場,需要廣電政策的修補。撤照作為廣電政策的一環,應該發揮兩項功效。一是裁減同模複製的新聞頻道,瓦解這個反進步集團。此外,有撤照就有釋照,有退場就有進場,所以新執照應該發放給立志朝多元化發展的媒體,並且以一年為期,年年考核新的新聞台有無信守承諾。如此施政,不出數年,亂象可能撥正,電視螢幕上既有台灣籍CNN生存的空間,也會有精彩的社會新聞台。
  所以,這次「撤新聞台的照」,希望是高瞻遠矚的作為,而非只是報復或警告的手段。畢竟,將撤照與釋照作為廣電政策的一環,才能導正傳播亂象,報復與警告只是圖一時之快,非千秋之計。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兼制度與行為專題中心執行長)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