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Policies

Monday, June 06, 2005

歐憲難產對歐洲統合僅有短暫影響

2005.06.06  工商時報

歐憲難產對歐洲統合僅有短暫影響

工商社論

最近歐洲憲法條約連續在法國及荷蘭被選民以五五%及六二%的高比率反對票所否決,使歐洲統一大業蒙上一層陰影。歐盟是全球唯一能與美國相抗衡的政經勢力,在創始會員國法、荷否決歐憲後,歐盟前景會出現何種變化,受到舉世關注。

歐盟國家在一九九三年馬斯垂克條約生效後,即以驚人的速度進行整合,二○○○年歐元的誕生更象徵歐洲經濟的大一統;去年五月一日歐盟完成東擴工程,納入十個新會員;六月歐盟一致通過歐洲憲法草案,十月歐盟二十五個國家領袖在義大利首都羅馬完成歐洲憲法條約的簽署,根據歐憲規定,該條約必須經全部二十五個會員國國內法皆批准後才能生效。

在法、荷投票之前,歐洲憲法業經九個歐盟國家批准,其中八個國家是由國會批准。原本法國政府亦可採取較有把握的國會批准程序,但法國總統席哈克卻因為近來執政黨支持度下跌,企圖以通過歐憲作為提振個人聲望的賭注;孰料,席哈克低估了法國國內對歐憲的潛在反對聲浪,當地民意調查顯示,支持歐憲的法國人從投票前八個月的六○%,一路下跌到前兩周的四成四到四成八,最後歐憲遭到法人否決,已在預料之中。這種結果對支持歐憲最力的席哈克政府可說是重大打擊,法國在歐盟的影響力也將大幅削弱。

法國人民之所以反對歐憲,追根究柢,主要擔心私人經濟利益可能受損。法國經濟疲弱,失業率高達一○%,人民擔心歐憲中保障市場自由競爭的規定,可能讓低工資及低製造成本的東歐會員國產品湧入法國,打擊法國企業,剝奪勞工的工作權,尤其法國人民長期享受的社會主義福利制度,可能因為須與低福利的東歐國家相互競爭,而被逐漸剝奪。儘管歐洲憲法主要是側重在政治上的統合,法國政府更是未來歐洲政府的重要主導力量,但是,法國人對經濟自由化的恐懼心理,受到反對黨的推波助瀾,終致歐憲條約遭到否決。據法媒體報導,投票反對歐憲的法國人主要是農夫、工人及占總就業人口近二五%公務人員。荷蘭的情形也很類似,荷蘭原本亦熱中支持歐盟整合,但因為大量外地勞工湧入而影響當地民眾就業機會,以及連串政治事件,導致民心丕變。

法、荷否決歐憲,對歐洲統一大業的影響受到廣泛關注,因為法、荷是歐盟創始會員國,又一直是歐洲統一的最堅定支持力量,法、荷兩國人民反對歐憲的態度,充分反映出「老歐洲」人民對「新歐洲」發展的疑慮。尤其,目前歐元區十二國平均失業率高達八.八%,經濟成長率相對偏低,人民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感日增。因此,法、荷投票結果讓很多悲觀者擔心可能引發骨牌效應,則不但會重創歐洲統一的大業,甚且可能迫使歐盟國家重拾經濟保護主義的路線,動搖歐盟經濟統合的基礎。

不過,從半世紀來歐洲統合的歷史軌跡來看,法、荷否決歐憲反有助於歐盟放緩腳步,調整階段性的目標,暫時打消成立「歐洲國」以與美國相互抗衡的念頭,而先腳踏實地化解內部利益衝突,重振歐洲經濟;一旦歐洲經濟狀況得以好轉,目前的阻力自然可以排除。事實上,支持歐洲大一統的「歐洲意識」已經深植在歐洲人的心裡,尤其歐洲各國知識分子及政治精英更不遺餘力地推動歐洲統一的工程,這種政治動力遲早會在歐洲遍地開花結果。就在法、荷否決歐洲憲法的同時,另一個歐盟會員拉脫維亞國會以壓倒性多數批准歐憲,讓已經批准歐憲的國家上升到十個,占歐盟總人口將近五○%,只要整合的步調適當調整,歐洲憲法仍有再作修補的空間及被各國接受的機會,歐洲政治統一的工程只是往後延遲罷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