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格的提振景氣措施
2005.05.23 工商時報
不及格的提振景氣措施
工商社論
行政院為提振國內景氣,在五二○推出多項財經措施,並宣布「一二三」利多政策,包括:增加一千億元中小企業信保基金保證額度,提供二千億元中小企業貸款,及續辦三千億元優惠房貸,這幾項總數高達六千億元的利多措施,時機是否恰當?究竟能有多少效果?是否對症下藥?值得一評。
就在幾個月前,扁政府對經濟施政還頗為自得,不僅誇耀去年經濟成長率創下近年來新高,台灣經濟競爭力排名超越了國民黨執政時代,而且行政院上下對今年國內經濟依然信心滿滿,認為可以達到四.五%的經濟成長目標。孰料,近月來經濟減緩的速度遠超過預期,主計處日前公布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僅二.五四%,較原先估計大幅降低一.五個百分點,全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三.六三%,較原先估計低○.五八個百分點。更令人訝異的是,相較於亞洲其他競爭對手,今年台灣經濟表現明顯最差,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在四小龍中敬陪末座,甚至比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及印尼都還要低。在各國政府都還為打擊通貨膨脹傷腦筋的時候,行政院反而大張旗鼓地祭出振興經濟對策,不免讓人感到相當突兀。雖然從謝長廷院長的談話中,可以看出政府此舉是為了拚四.五%的經濟成長目標,但是,此時推出提振景氣措施,等同發布經濟的警訊,甚至是宣告台灣經濟已有反轉陷入衰退的危機,這對維繫國內投資人及外資的信心,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再從這次提出的多項財經措施內涵來看,三千億元的優惠房貸,可以說是效果已經遞減、再遞減的政策措施,因為自民國八十八年國民黨蕭前內閣首次推出一千五百億元優惠房貸以來,扁政府即持續沿用此一措施,且一再地擴大辦理規模並延長實施期限,迄今為止,總計已推出近二兆元的優惠房貸,原本短期的救急措施已變成常態性的補貼方案,因此,對市場的激勵效果可說微乎其微。反倒是優惠房貸原本為嘉惠無殼蝸牛及中低收入者換屋的政策目標,已經被扭曲成對一般購屋及投資房地產者的長期補貼,這對房地產市場機制的正常運作,無疑是弊多於利。
其次,提供中小企業二千億元貸款,也是虛有其表的政策措施,因為今年以來央行雖已數度升息,但銀行仍然爛頭寸充斥,利率很低,中小企業並無借不到錢的問題,而是沒有好的投資機會,現在政府不從改善投資環境著手,就算提供再好的貸款條件,也很難刺激新增貸款。倒是增加中小企業信保基金保證額度一千億元,對於營運可能出現困難的中小企業多少有一些幫助,但信保基金規模有限,且需事前編列預算,因此,可以受惠的中小企業相當有限。
另外,行政院還宣布要推動八年八百億元全國水患整治計畫;要求一億元以上公共建設計畫執行率應達九○%以上;協調立法院通過新十大建設特別預算;推動法規鬆綁等等,事實上,這些措施都是冷飯新炒,也沒有太多內容,與提振景氣亦無必然關聯,提出來充其量只是湊個數罷了。
自謝長廷院長上任以來,受制於國內政局及兩岸關係變化,應有志向難伸的感慨,現又面對景氣反轉及經濟成長率的陡降,難免因求好心切而思有所作為,但是,當前經濟問題相當錯綜複雜,物價上漲與成長趨緩同時出現,又有新台幣升值壓力,再加上長、短期問題的糾葛不清,政府要如何因應,確實需要好好深思籌謀。
遺憾的是,現在行政院卻倉卒推出最簡單、最老套、也沒有多少效果的「一二三」利多措施,非但對增強信心沒有幫助,反而暴露出內閣財經施政顧慮不周,深度不足,甚至讓人有束手無策的感覺。謝內閣中不乏知名財經學者,我們相信五二○不及格的提振景氣措施,只是為配合陳總統就職五週年的一次表態而已。希望謝內閣能夠趕快上緊發條,針對當前面臨的各種經濟難題進行深入探討,拿出夠水準、真正有效果的因應對策,這也是人民對謝內閣能否建立信心的重要指標之一。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