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Policies

Friday, May 13, 2005

「台博」定位為國家博覽會,不是「世界博覽會」

2005.05.13  中國時報

台博,政黨惡鬥祭品?

喻肇青

最近台灣媒體浪費太多篇幅,報導政黨人物造訪大陸,綜藝人物的綜藝生涯和生死問題。其實,即將在立法院因政黨鬥爭,接近夭折的「台灣博覽會」預算案,才是關切台灣未來整體生存命運的重大問題。

因為台灣民眾透過媒體,偶爾見到各政黨在立法院非理性地討論「台博」,及為「台博」南部展場的蘇煥智縣長在立法院外絕食靜坐的消息,否則民眾可能不大了解「台灣博覽會」對台灣有甚麼重大意義?但是,台灣民眾透過媒體讚歎日本愛知世界博覽會的成功與風光之時,就聯想台灣為何不比照也辦一個台灣的「世界博覽會」呢?

可是台灣民眾有所不知,日本愛知博覽會是在一九七○年大阪世界博覽會之後,四十多年來唯一的世界博覽會,之間雖有不少主題性的博覽會,但都不如這一次有一百二十個國家參與的格局。台灣被阻隔在世界國家組織之外甚久,那有條件主辦世界性的博覽會?

問題就出在政治;去年十一月「台博論壇」已清楚定位台博為「國家博覽會」,但在政黨協商中,竟然有一些政黨主張台灣應先加入BIE(國際展覽組織)再辦博覽會,其實是自欺欺人的託詞。

以二○○二年瑞士國家博覽會為借鏡,這是瑞士政府對國民的交代:反省過去,邁向未來。回顧台灣過去困境中的成長和面對未來永續發展的挑戰,在政治語言的國家政策方向之外,政府何曾對我們交代過如何走出衰退的經濟,改變惡化的環境?政府何曾讓我們看到永續生活的可能性?

政府必須立即面對的整體長遠的問題,可悲地,卻一再因暫時的政治角力而失焦!政府忘了「台灣博覽會」不是任何一個政黨的國家博覽會,而是朝野政黨必須共同面對人民的責任與承諾。

「台博」既然定位為國家博覽會,籌辦就是凝聚「台灣共識」,不是歌頌國家建設成果,是要大家反省、檢討、再出發。「台博論壇」三個基調:「科技」、「文化」與「永續」,是要在桃園高鐵站區、嘉義、故宮分院園區、台南沙崙高鐵站區展場,整合展現台灣過去成就與檢討、現在處境與機會及未來挑戰、出路與期許。因此,「台博」不是嘉年華式的地方博覽會,更不是主題性商展,而是國家發展的論壇和全民學習的平台;是行動的起始,不是成果的驗收。

政府與全民對「台博」最根本的認識,應該是「台博」的價值。以台南展場的「永續生活、綠色產業」主題為例,重點是以規畫「生態城鄉」和「生態社區」實體建設呈現「永續生活」情境。整合利用都市開發區與周遭農業地,人工潮地淨化生活用水、平地造林涵養雨水、居住區穿織藍帶綠帶系統、結合養生村為生態農場、與有機農耕社區生活,還給居民綠色交通社區空間,配合國際合作「生態建築展」,整合「食、衣、住、行、娛樂、勞動」「永續生活」。台博展場可轉化為「綠色產業」園區,結合農地轉型利用,發展國家永續產業研發基地。

本人堅信「台灣博覽會」絕不陳意過高,也不會是一場空泛熱鬧的政治秀。可以是一次凝聚真正的「台灣意識」和展現「永續台灣」的重要機會,台灣民眾也絕不希望「台灣博覽會」又成為一次政黨惡鬥的犧牲品。 (作者為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暨景觀系系主任)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