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道德」也是一種「政治能力」
「政治道德」也是一種「政治能力」
縱觀六十年來的台灣政治史,在高層政治人物中,馬英九幾乎是唯一因人品而創出政治品牌的人物。這究竟是馬英九與眾不同?還是台灣的政治人物太不講究人品?
甚至馬英九的政敵都說他是一個「好人」。他們會批評馬英九「無能」,卻未否認馬英九是「好人」。其實,當有人批評馬英九是「無能的好人」之時,大部分亦是指他鬥不過政壇上的惡勢力或壞習性。現在,馬英九當選國民黨黨主席,也有不少人不看好,將他視為闖入叢林的白兔。
十餘年來,台灣政壇很不講究人品,也不講究道德。李登輝及陳水扁皆將「政治道德」架構在國家認同與族群意識上,彷彿只要主張「正名制憲」,並將政敵指為「不愛台灣」,自己就能成為政治道德的代言人;但他們卻相當不講究自我的人品操行,以致言行反覆,崇尚權謀,操弄黑金政商關係,不一而足;似乎認為,只要主張「正名制憲」之類的「政治道德」,個人的人品操行,皆不必講究,儼然是一種「馬基維利式」的風格。
在過去十餘年中,權謀變詐的「去道德化政治」,幾已成為「政治能力」的同義語。愈會權謀變詐,被認為愈有「能力」。難怪舉目當今重量級的政治人物,大多是以「權謀」為其政治品牌,視誠信操行為糞土。
不過,經歷了十餘年來的檢驗,工於權謀反覆者,從來未曾證實其具有安邦定國的「能力」;而整個國家社會之所以日趨沈淪衰敗,其源頭正在於領導者陰晦的人品,而領導者又以挑激利用社會大眾之人性陰暗面為能事。這正是十餘年來台灣政局每下愈況的癥結所在。
與此對照,馬英九之「一路走來,始終於一」,亦一直有其政治市場與支持者,甚至成為一種政治憧憬。其實,馬英九的支持者有時亦對他的主政表現質疑,但對其人品操持卻深寄信任。這些民眾似乎相信,政風的清濁,有時較某些政事個案的表現高下更重要;何況,所謂「政者正也」,領導人若能維持人品道德的操持,當然也是一種重要的政治條件,甚至是一種可貴的「政治能力」。
尤其,當一個政治人物站上了國家領導人階層的高度,他的「道德」就是一種「能力」,他的「能力」亦應轉化為「道德」。倘若他對政局有高瞻遠矚的「能力」,就不會在政策上反覆變詐、無誠失信;倘若他真有領導統御的「能力」,他就不會輕試權謀計算;倘若他有以理服人的「能力」,就不會信口雌黃、惡言穢語;倘若他有為國家建立正確願景的「能力」,就不會「自欺欺人」;倘若他有潔身自愛的「能力」,就不會出現第一夫人玩股票或將黨部的錢匯入自己女兒賬戶的怪事……。
位居國家領導人的層次,倘若尚必須以反覆變詐、權謀計算及玩弄黑金為核心治理手段,這不僅是沒有「道德」,其實更是沒有「能力」。近十餘年來,國家領導人甚至連使自己成為一個「在人格上可以信任的人」的「能力」都沒有,這正是國家的亂源。
馬英九正是在這樣的政局中凸顯其品牌,甚至因對比的反差太大,而使得他獲得的評價可能超過了他的實質。此時的馬英九正面臨嚴峻的考驗。當前政壇上的遊戲規則、交易法則及互動模式,皆有成規;馬英九能否通過考驗,確實沒有樂觀的理由。然而,本文的要旨不在揄揚馬英九,而是欲藉馬英九作為對照,向政壇上如今權勢猶高於馬英九者進言。
我們認為,具有愈高的政治權勢,應當愈有提升政治道德的能力。倘若擁有強大政治權勢的國家領導人,竟然仍是言行反覆,沈溺權謀,操弄黑金,自欺欺人,甚至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在人格上可以信任的人」,則這絕不僅是沒有道德而已,其實根本就是一種無能!
十餘年來,政壇皆以崇尚權謀為「能力」的表徵,視人品操行為末節。但是,對於國家領導人而言,「道德」才是一種真正的「能力」;因為,道德會使領導人自愛,不作踐自己的人格;道德更會使領導人愛人,不玩弄民眾,不自欺欺人。作為國家領導人,倘無此種道德的修持與能力,當然只會把國家弄得一路向下沈淪!
【2005/07/27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