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治國 豈能愚民化
治水治國 豈能愚民化
陳賜賢/台灣省水利技師公會名譽理事長(新竹市)
馬莎颱風繼去年艾莉颱風後使桃園地區缺水問題再度浮現;這次,行政院長謝長廷卻要為其限期全面恢復供水的承諾跳票而道歉了。
然而,同樣的情況再次發生,一年過去了災情同樣,也花了十億多民脂民膏,令人痛心。同時,也可見治水問題不在於錢。
古云:「治水者治國也」,以小觀大,今天國家有許多重大決策,主政者皆將問題愚民化,似乎只要有錢所有問題皆迎刃而解,治水如是、軍購國防外交亦如是;地方如此、中央更如此。君不見大力鼓吹民眾上山購買拉拉山水蜜桃之地方政府,如何造成水庫淤積之共孽?今高喊爭取八年八百億治水預算的中央,如何推展破壞集水區國土保育民宿觀光?可見口水轉移缺水危機之功力,中央地方皆然。
謝院長說,恢復正常供水的支票會跳票,是因為經濟部水利署提供錯誤資訊所致。不過,缺水問題一再發生,若說基層專業公務人員未努力以赴,亦不太公道,那問題恐怕出在相關領導決策了。
在石門水庫後池堰設置抽水站取水工程,所有水利專業人員都知道後池堰功能是作為溢洪道消能用,當水庫洩洪時水流由位能變動能,水質會混濁怎能利用?主政者不思設置取水專用沉澱池處理水質濁度問題,竟然以水庫為沉澱池,犧牲水庫壽命之邏輯令人不可思議。
在去年已發生過中央部會直接指揮停止洩洪,導致約兩千萬噸泥沙淤積於水庫區內,壩體之發電廠受損記憶猶新。水庫操作「蓄清排渾」之原則全世界皆同,泥沙回歸排放於下游河川,符合環保永續與經濟效率概念,否則河川輸沙失去平衡將造成下游河床與海岸侵蝕,試看大漢溪下游鳶山堰河床見底與林口海岸退縮,即為明證。更何況泥沙不以自然方式排除反替代以人工抽排,其處理成本達每立方公尺四百元,則光是一次艾莉颱風所帶來之淤泥兩千萬立方公尺處理費用即達八十億元,且曠日廢時,如此,流入泥沙量永遠大於清淤量。
由此觀之,中央決策為外行領導內行,其決策過程未經專業分析由下而上作短、中、長期判斷,反正只要解決眼前危機,犧牲未來在所不惜。顯見台灣目前只有危機處理沒有政策研究,只看表面不顧未來,也因此有許多將治水費用挪移辦燈火展覽等可秀政績之情況時有所聞,上行下傚,地方中央皆然。
回顧當初石門水庫建設投資標的為灌溉、發電、給水、防洪等四大功能,其投資總額當年幣值約為新台幣三十二億元,其中給水投資僅佔約百分之四點四三,今用水早已超過百分之五十遠超過其投資比率,以公司經營角色而言,投資不到百分之五的股東有何權利大聲要求用水?過去水公司在公共給水方面未用心經營,漏水管線破裂時常發生,水價不符成本便宜行事,只採鄉愿作法不敢疾呼,工業科技廠商用水大戶享受全民買單補助,早不符社會公平正義原則。試想每家庭每月用水皆在六十度以下,調整水價每個家庭負擔增加不到百元,而工業科技廠商用水每月達萬度,水價不調整,變相將納稅人的錢補貼富豪。水價該漲未漲,油價不該漲卻漲,影響所有薪水階級遠超過數百元,甚至帶動物價上漲潛能。誠所謂劫貧濟富,莫此為甚。
【2005/08/09 聯合報】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